湖北日報訊 湖北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張昌爾
  近年來,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但發展黃金期也是矛盾凸顯期,特別是湖北省地處全國中部,九省通衢,人流物流信息流匯聚,輿情社情複雜,社會矛盾呈多發高發之勢。省委、省政府樹立變“救火”為“防火”的工作理念,堅持統籌謀劃、主動作為,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不斷深化平安湖北建設,努力解決影響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深層次問題,取得明顯成效。
  放在心上 拿在手上 扛在肩上
  變“救火”為“防火”,首先在於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強化責任。省委、省政府堅持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把平安湖北建設作為實現從“救火”到“防火”轉變的戰略性目標、根本性舉措,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扛在肩上,為促進全省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的領導保證、組織保證和思想保證。
  明確“責任田”。鴻忠書記強調,如果說市州委書記的“責任田”是“全科農業責任田”,那麼維護穩定工作就是責任田裡的水稻和小麥,是主糧作物,要作為主業下功夫種好;如果這塊責任田不豐收,就會造成全局性歉收,就要出大問題。為確保“責任田”豐收,鴻忠書記、國生省長每年與各市州黨政一把手和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簽訂綜治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省委每半年召開一次市州黨委書記維護穩定工作專題會議,省委常委會每季度聽取一次社會治理和穩定形勢彙報,省政府每季度研究一次民生領域影響穩定的突出問題,省委政法委每季度召開一次政法委全會研究平安建設工作,形成長效機制。在省委、省政府示範下,市、縣兩級均形成了以上工作制度,確保第一責任落到實處。
  調整“導向標”。省委、省政府強調,既要抓經濟GDP,也要抓綠色GDP、民生GDP、穩定GDP,把平安建設的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引導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既抓顯績,又抓潛績。為此,我們建立了平安湖北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在全省推廣建立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各部門一把手綜治工作檔案,將維護穩定工作情況納入省委巡視組巡視的重要內容,把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抓綜治工作的實績與抓經濟工作、抓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同督辦、同檢查、同考核,與幹部晉職晉級、表彰獎懲掛鉤,真正落到實處。
  確定“任務書”。變“救火”為“防火”,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強措施,建設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群眾更滿意的平安社會,為群眾提供更好的社會治理公共產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平安湖北建設的意見》、《平安湖北建設十大行動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意見》,確定了一系列硬目標、硬任務、硬措施。省委成立了平安湖北建設領導小組,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為副組長,定期研究平安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地各部門均成立了平安建設工作專班,廣泛深入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有力地夯實了“第一道防線”。
  抓源頭 控苗頭 管人頭
  實現從“救火”到“防火”的轉變,關鍵在於找準不穩定因素的成因、規律和特點,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抓源頭。把保障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社會平安穩定之本,努力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民生八字經。省政府確定,以民生為重點,每年辦好十件實事。2013年,省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增長15.3%,占財政支出比重達75.4%。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調度器”,省、市、縣三級都出台了專門文件,對風險評估的對象、標準、程序、步驟作出詳細規定。今年,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納入省聯審平臺建設內容,實行“同步受理、同步辦理、限時辦結、信息公開”,確保評估實效。把建設性執法作為維護穩定的重要保證,建立政法機關服務企業發展直通車、快速通道制度,讓市場經營者感到安全有保障、權益能維護、發展可預期。
  控苗頭。對於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消極因素和突發事件,按照“發現要早、判斷要準、出手要快、處置要有力”的原則,努力化解在初始階段和萌芽狀態。建立了信訪工作首訪責任制,通過責任追究等舉措,解決群眾初信初訪問題,從第一道關口做好重信重訪、越級信訪的預防工作。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打造湖北長安網群、湖北電視臺法制欄目、湖北日報法治專版等三個平臺,加大政法機關官方微博、微信、QQ群建設,對各種網絡輿情危機,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處置。
  管人頭。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省委、省政府結合戶籍制度改革,出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著力解決流動人口就業、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問題,努力讓流動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結合勞教制度改革,加強對吸毒人員的收治管理;結合醫療制度改革,推廣集中收治精神病人等做法;加強對刑滿釋放人員、社區服刑人員的排查摸底、服務管理,讓他們心靈不孤單、精神有慰藉、社會能接納。
  重心下移 力量下沉 保障下傾
  “救火”重在及時,“防火”功在平時。基層是平安建設的主戰場,強化基層“防火”能力是構築“平安湖北”的基石。為築牢基層“防火牆”,我們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著力健全基層平安建設工作體系,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織就“大網格”。全面推廣宜昌市網格化管理經驗,目前,全省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村基本完成網格化建設任務,初步建立起城鄉一體、全域覆蓋、信息支撐、資源整合、上下聯動的網格化管理系統,聘請專兼職網格員30萬人。通過網格化平臺,在基層大力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實現職在格中履、事在網上辦;不斷拓展網格化管理範疇,積極推動網格進高校、進重點人員群體,充分發揮網格集約化、扁平化管理的優勢,努力做到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公共服務在網格中開展,社會治理在網格中強化,平安建設在網格中落地。
  整合“大數據”。省委、省政府堅持“二流財政、一流保障”,按照科技引領、信息主導的思路,全省共投入18億元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深度運用,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集成、標準統一的省、市、縣、鄉、村“五位一體”的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系統,對全省人口、房屋、證件、車輛、場所、網絡、組織等各類要素的信息進行適時採集、動態錄入。將公安、人社、民政、計生等30多個部門的相關數據接入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打破了信息“孤島”現象。加強“天網”建設,全省視頻監控探頭從2007年的不足6萬個發展到現在的87萬個。“大數據”的初步形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社會服務管理,深化平安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化“大服務”。經驗表明,80%以上的矛盾糾紛來自基層,最終化解也要靠基層。自2011年以來,省委連續四年組織開展“三萬”活動,每年抽調10萬多名黨員幹部,組成8000多個工作組,進萬村,入萬戶,與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為群眾興辦實事100多萬件。全省政法機關也同步開展“萬名幹警進萬村、安萬家、建萬格”等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各地認真學習“楓橋經驗”,充分發揮矛盾化解“三級平臺”(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鄉鎮街道綜治維穩中心、縣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五級網絡”(村、鄉、縣、市、省五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作用,完善“三調對接”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在醫患糾紛、交通事故、徵地拆遷等重點領域探索建立“第三方”調解組織,拓寬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促進了基層矛盾糾紛的解決。
  (原載《長安》雜誌第10期)
  (原標題:努力打造平安湖北升級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z89vzcpb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